密切接触者定义: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对于通过多次核酸检测方式(如高风险职业人群的定期核酸检测)发现的病例,其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时限为从最后一次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起至隔离管控前。
由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合相关部门提供的活动轨迹等大数据信息,依据以下原则判定密切接触者:
1.共同居住生活人员;
2.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
3.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4.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诊疗活动的医护人员;
5.在办公室、会议室、车间、班组、宿舍、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6.密闭或通风不良环境下共用卫生间、共乘电梯、共餐(同桌/邻桌/频繁经过)、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
7.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人员,包括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
8.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
9.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密切接触者判定时,优先判定和管理与病例接触频繁、持续时间长等感染风险较高的密切接触者,及时开展核酸检测。对于较为复杂的病例活动场所(如餐厅、娱乐场所、超市等密闭空间场所),需结合场所监控录像、消费记录、场所类型、环境状况、通风情况、个人防护情况等综合研判,基于研判结果,可适度扩大密切接触者判定范围
密切接触者最新定义
广州全面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以单元、楼栋为单位科学精准划定高风险区。最近有市民居住的楼栋被划定为高风险区,想知道划定的标准是什么?也有市民最近被判定为密接,想知道依据在哪里?南都记者梳理相关政策进行解答。
我家的楼栋最近被划定为高风险区,要封多少天?
根据二十条优化措施,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 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域划定范围,但要及时通过核酸筛查和疫情研判,快封快解。
我最近被判定为密接,依据是什么?要隔离几天?
密切接触者一般指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第九版防控方案共列举了9种密接人员类型,包括共同居住人员等。
二十条优化措施中明确,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 “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同时要求,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不论是哪种管控方式,管控时间都是以人员末次暴露的时间开始计算。对于管控的时间,起始时间应该以判定为末次暴露的时间为准,而不应该以追踪到这个密接的时间开始算起。
国家疾控局监督一司司长程有全表示,对风险人员的判定要以现场流调为依据,不得通过时空伴随扩大范围,造成大面积的“误伤”,最大限度降低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