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而言,这句话出自《后汉书 虞延传》“性敦朴,不拘小节。”“不拘小节”一词在《后汉书》也有记载,形容人豪爽洒脱,不斤斤计较,又解释为不拘泥生活琐事。释义:成就大事的人一般不为小事所约束。
小节,指非原则的琐事。拘:是拘泥的意思,即固执、不知变通,(拘带贬义)。
成大事者,决不是普通的成才那么简单。他必然在某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并对社会产生较大并持久的积极影响。
拓展资料
造句:
1、他这人向来不拘小节。
2、他们认为男生就应该大大咧咧,不拘小节。
3、若总是不拘小节,日积月累必然造成溃堤之灾。
4、如在个人卫生方面不拘小节,不能做到阴部的每日清洁。
5、你别生他的气,他这人一向不拘小节。
成功需要拘小节的例子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两天,在一本育儿杂志上看见了一篇关于外国人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里面提到外国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教导他们要多动手,会让孩子会帮忙做家务,也会让孩子到外面去打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我不禁相比于中国的家庭,许多的父母都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观念:"做家务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只需要好好学习就好了。"
中国父母害怕孩子累着,舍不得孩子做家务,甚至觉得做家务是一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事情,所以一点也不让孩子碰。然而,一味地宠溺孩子,替孩子包办好一切,往往是培养不出一个优秀的能有成大事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懂得想要孩子成大事,首先还要懂得拘小节。
成大事者会更懂得"拘小节"
- 武装到牙齿的保护实则毁了孩子一生
中国父母对待孩子总是会不自觉的陷入到溺爱中,为孩子全盘包办好一切,一味地宠溺孩子。很多的中国父母未能够意识到做家务是孩子的一种义务,反而担心孩子累着,担心孩子因为做家务而没有时间学习。然而,这并不是培养一个优秀孩子的好办法。
前两年,电视上播过一则广告,讲的是一位大学生邀请外国朋友到家里做客,坦言说要做一道正宗的中国菜。
不料,开始动手之后却被一道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难倒,为此只能打电话向父母求助,由于两地时差问题,父母不得不半夜起来教孩子如何做这道菜。纵观生活,现在的"小皇子"和"小公主"实在是数不胜数,当代的许多大学生一离开父母也在生活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简单的穿衣做饭都无法安排好,最终还影响到学业的进行。
父母武装式的保护正在慢慢地夺取孩子自理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毁掉孩子的一生。
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所说:"很难想象那些只会念书,连煎蛋、煮蛋都不会的孩子,会懂得怎么做实验。"
- 你所认为爱护其实是过度呵护
许多父母总是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过分地宠溺和呵护,却不知这样的爱并非是真正的爱。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并不少,拿魏永康的例子来说,这位曾经被誉为是"神童",十三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十七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然而一段时间之后,他却收到了劝退书,原因是"高分低能"。
这件事引起了大众的关注,许多人发现其背后的原因是他离不开母亲独立生活,从小到大他生活的一切都被母亲全盘包办,洗澡洗衣、做饭吃饭,都要经过母亲之手才可完成。
父母爱子心切可以理解,但这种过度呵护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弱,又怎么能够渴望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就大事呢?
想让孩子成大事,聪明的父母都懂得从小事抓起,最佳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做家务。所以说,想让孩子成大事,父母还真的要懂得"拘小节",而最佳的办法便是做家务。
想让孩子成大事,“做家务”这件小事并不可少
1938年,哈佛进行了一场名为"格兰特研究"的调查,研究表明做家务的孩子比不做家务的孩子更有出息,更能够成就大事。
或许有些父母会认为做家务仅仅只是出劳力这么简单的事,但不然,做家务其实对孩子具有非凡的意义。
- 做家务让孩子智力更好发展
大多数人会觉得,做家务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不过就是打扫卫生,将东西整理好,但转念一想其实并不简单,家务的分类细致,考验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类储存能力。
引导孩子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心灵手巧的能力。孩子通过折叠衣服,归类存储,锻炼了孩子分门别类的能力。
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做家务时的动作,可以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能力。所以说家务事情琐碎,但其中却包含着许多经验和能力。通过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让孩子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 做家务让孩子更有责任感
没有人生来就懂得要如何去承担一份责任,如何去学会做一件事情。做家务并非是简单的活,而是让孩子通过做这样的事情学会懂得如何去体谅家人的爱和付出,又要怎样去学会承担一份责任。
曾经在陕西西安的夜市摊上,一名十三岁的男孩正在给顾客打饭的镜头被拍照记录下来。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在这里顾客打饭啊?"他说:"因为我妈妈很辛苦啊,我要帮忙。"小孩的懂事深深地打动了许多的人心,许多网友分分赞叹孩子的责任感,也有网友说"他家庭的贫富与否我们不知道,但在精神上,他绝对是富养。"
确实,小小年纪、小小肩膀上却学会了担负一份大大的家庭责任。
这位男孩相比于许多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懂得付出,而不是一味地从父母身上获取,懂得承担一份责任,减轻父母的重担,对家庭的观念感更强。
- 做家务让孩子生活更独立自主
生活独立自主的孩子,在面对生活发生的各种事情时更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父母是孩子的陪伴者,但孩子就如同小鸟一般,长大了自然就要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独立自主的能力是孩子成长的必备。
作家千江月曾经分享了一个故事:
朋友的姐姐查出宫颈癌,要做手术,家人都往医院赶。然而,当大家告知姐姐的女儿时,女儿竟然一甩手回答说:我又不是医生,去医院能做什么,我不去。接着又问:"我妈不在了,那中午谁给我做饭吃?"
大家都感到很震惊,一个22岁的人在母亲做手术时不但不担心自己的母亲,反而担忧没有人给自己做饭吃,这现象确实让人唏嘘。有很多的父母在小时候不让孩子做任何的家务,然后等他们长大后才发现,孩子的人生根本离不开"家务活"。
然而,许多的父母明白了做家务的好处,却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做家务,其实掌握好重要的几点,让孩子做家务并不难。
签收下这份育儿经,让孩子正确做家务
- 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家务活
让孩子做家务,还需要根据孩子实际的适应能力来安排,超过了孩子的实际能力有可能会打消孩子做家务的热情。
美国育儿专家的伊丽莎白·潘特丽为父母列出了一份孩子在不同年龄里要做的家务:
2-3岁,整理自己的玩具和衣物,选择自己的衣服。
4-5岁,学会铺床,倒垃圾,做一些稍微有难度的家务活。
6-7岁,将脏衣服分门别类地放进洗衣机,帮忙拖地,和父母一起准备晚餐。
8-9岁学会做一些简单的食物,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
10岁以上,学会清理浴室,学会打扫厨房以及铺床单等较为复杂的家务。
2、耐心教导孩子如何做家务
家务活是十分复杂琐碎的,对于刚刚学习做家务的孩子来说,是十分需要有坚持和耐心精神的,父母也要耐心地教育孩子如何去做家务。
香港演员梁咏琪曾经在微博上晒过与自己女儿一起在家里做手工面包的场景,她和孩子一起揉面团、擀面饼,和孩子一起看着面包慢慢做成功。
然而,纵观生活,有许多的父母在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时,看着孩子长时间未完成,就会产生心急的状态,容易产生不如自己来做的想法。
这样的想法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同时也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所以说,与其帮助孩子加快完成家务活,不如耐心地教孩子如何去做。
- 为孩子量身定做一份家务活表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特性,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够千篇一律,做家务这件"小事"也不例外。父母要学会给孩子量身定做一份家务活表。
所谓的家务活表是指制定孩子每天应该要完成的家务,比如起床后叠好被子,自己整理房间,负责倒垃圾等等。将每天要做的家务列成一个可见的表,可以督促孩子认真地完成,也让孩子潜意识知道每天要做什么事情,培养了孩子的自律,也避免了父母唠唠叨叨式的念叨。
- 给予孩子适当的"甜头"
无论做什么事情,假设每天重读不断,坚持了一小段时间后,人们总是会出现一种懈怠和厌倦心理。但如果在完成之后能够得到一些奖励,这无疑会更加激励坚持下去的动力。
让孩子帮忙做家务,比如要求孩子每天晚饭过后倒垃圾,完成后妈妈可以适当地奖励孩子可以去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这样的奖励可以让孩子知道有付出就有收获的意义,也让孩子更有坚持下去的信心。但注意,奖励最好不要用金钱,否则很容易让孩子养成"没有钱就不干活"的观念,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 给家务活一个明确的指示
父母们要知道,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的一点小事或风吹草动所吸引,所以当孩子在做家务时父母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指示,这些指示远比笼统的要求更加容易实行。
比如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做一道番茄炒蛋的菜"总会比"做一道菜"容易知道怎么做。
明星黄磊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他作为被大众公认的娱乐圈大厨,不但自己厨艺精湛,并用这项技能影响着女儿多多。他常常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和女儿在家做家务的照片,彼此都乐此不疲。对于孩子来说,会做一件特别擅长的家务,自然也能够培养孩子对其他家务的兴趣。
培养一个能够成就大事的孩子并非是一件易事,家长们往往会因为望子心切便给孩子制订了许多宏伟的目标,却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这其实是错误的。父母要知道,成大事者更懂得"拘小节"。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