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和盖茨比不是同一个人。
比尔盖茨是现实世界的人,曾经多次成为世界首富,世界上最年轻的世界首富,创办了世界闻名的微软公司,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现在虽然已经退出公司,但是热衷于慈善,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盖茨比是一部小品的人物,这部小说叫了不起的盖茨比。
盖茨比和汤姆谁更有钱
豆瓣截图
以下正文
那一座在层层迷雾缭绕中的绿色的灯塔,是盖茨比心中的憧憬。这份憧憬,是对高贵身份以及爱情的无限憧憬。
英挺的军官服、精致的西装无一不在掩饰他内心对上层社会的向往以及内心那无限的自卑。可是外表的伪装终究是掩盖不住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但教养是骨子里的东西,仅仅依靠外表是不能够的。
在这一部影片中,盖茨比是一个穷小子翻身富豪但是始终维持内心的纯真的一个形象。
为什么说盖茨比是了不起的?
他了不起就了不起在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了不起在能够拿着黑钱依旧保持内心的纯真善良。
盖茨比在一个贫困的小镇出生,父母都是贫穷的农民,他认为自己的未来不应该是如此,于是决心出海追求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幸运的是,凭借他的勇敢、灵活,救下了一个船长,跟着船长到处航行并在此过程当中不断学习。
后来船长死了,他在船长那里继承到的一小部分财产被家里人全部拿走,他又变成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人。
后来他去打仗了,再后来他回来做生意了。
每晚盛大的晚宴只为有一天黛西能来,来看看这为她准备的晚宴。
这时黛西已为人妇并有一女,过着奢靡富裕的生活。
盖茨比坚信黛西依旧爱着自己,于是计划与黛西在他那座豪华的宫殿愉快地生活,要求黛西与她的丈夫汤姆离婚与盖茨比结婚,过乌托邦式的爱情生活。
可是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真正的乌托邦式的爱情生活,只有现实的残酷。
有网友认为黛西过习惯了这种奢靡的生活,她不愿意接受改变,她确定自己以前爱过盖茨比,只不过是因为盖茨比那一身英挺的军官装衬得他很富有,在等不到盖茨比之后选择与富二代汤姆结婚,确认以前爱汤姆也不过是爱他的钱,缺点现在爱盖茨比不过是因为盖茨比比汤姆更富有。
我持半赞同。黛西确实是过习惯了这种奢靡的生活,她确确实实爱钱,可是这怎么就能判定她确认自己爱人的方式只是爱他的钱呢?
在纽约几个人互相摊牌的时候,汤姆问她在卡皮欧拉尼的时候呢?在“酒钵”火山口把她抱下来不让她鞋子弄湿的时候,真的没有爱过吗?
毋庸置疑,这是不可能的。
爱情的开始,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仅仅看中金钱的,那不叫爱情。
一段稳定持久的好的感情要有三个基础,这三个基础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对对方的了解以及从对方的一些行为当做发现的一些细节,以及日常交流当中所显现出来的一些思想等等。
个人认为爱情要有感情基础,感情基础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积累,从零开始,慢慢增加。
爱情也要有精神基础,在感情里面最好的状态是双方博弈相当,无论是在世界观还是人生观还是价值观上,都应该要达到相同的水平或者说能够接纳彼此的观念并为之不断磨合。
爱情也需要物质基础,物质基础是一段感情当中最俗却也是最现实的一个基础。金钱能够给人安全感,能够为爱情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影片中,盖茨比与汤姆可以相互博弈的不过是他们的财富,除了财富,盖茨比的出生、修养不及汤姆,而汤姆的心早已变得不纯真。
从纽约返程的路上,黛西开车不小心将汤姆的情妇也就是修车店的老板的妻子梅朵撞死了,盖茨比知道人死了,但他选择了肇事逃逸。因为他要保护黛西,他不能让别人知道是黛西开的车。
而汤姆也欺骗修车店的老板,说是盖茨比开车撞死的梅朵。满眼仇恨的修车店老板孤身一人带上枪支,来到盖茨比家中,一腔射向他的心脏,随后结束的自己的生命。
此时的盖茨比,在偌大的宫殿里苦等黛西的电话,等啊等啊,其实他也不确定黛西会给自己打电话,他期盼着……他跳进了一个夏天也没有游过泳、只为等待黛西一起享受这美丽的泳池,游了一个来回,听见了管家接了电话。他很激动,准备上岸,迎接他的黛西,却不料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这个电话是尼克打来的,但是盖茨比不知道,他以为是黛西。
就这样,他带着希望离开了这个世界。
其实这个时候的黛西也刚好拨通了电话,可是被占线了。
你看,有时候生活就是这么巧妙,终不如人意。
盖茨比死后,无数媒体、报纸来到他的家中,对着他的遗体拍照、刊登报纸,将那个浮在水面的“事实”刊登在各大报纸,向全世界痛斥这个男人!盖茨比一生努力营造的光辉形象,就此覆灭。
尼克拨通了黛西家里的电话,恳求管家告诉黛西盖茨比的葬礼就在明天,并邀请她来。尼克还拨通了盖茨比无数好友的电话,可是到了第二天盖茨比的宫殿还是没有一个人来,黛西也没有来,甚至连一枝花都没有送来。在这样冷冷清清的葬礼中,走完了他最后的一程。
这时的黛西在做什么?她和汤姆收拾好行李,准备远走高飞去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幸福地生活起来。
明明最惨的是修车店老板,他却要遭受这样的心理痛苦,最后还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想必黛西和汤姆后半生会在噩梦中度过吧。
在这部影片中,尼克是叙述者,谓限制性叙述视觉。尼克用自己的眼睛洞察着所谓富人的世界。他渴望在纽约追求他的黄金梦,却在看透富人之间的肮脏交易、龌龊思想之后选择离去。他在雨夜里,仿佛依旧看见了盖茨比站到桥上,望着远处那座忽隐忽现的绿色灯塔,依旧在憧憬着他想要的东西……
写在后面
在豆瓣上看了一篇影评,得知原著与电影有较大的出入
原著的意义是盖茨比对梦的追求,渴望突破自己的阶级,而电影把这些都变成了对黛西的真情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电影,建议看看原著,当然看过的也一样~
以上,共勉。
作者:啊臭赖赖啊
首发于公众号“啊臭赖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