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你不了解狗,看些狗的介绍你会发现大多数种类的狗是不会咬人的,了解狗的心理特点,看看甚么行为可能被狗误解导致狗会攻击人,避免这些行为就可以放心的和狗接触了
所有东西都是了解以后就知道原来就只是那么回事.首先,就要找出害怕它们的原因,是不是害怕它们咬自己啊?狗狗都是欺软怕硬的,你越怕它,它越冲你发威,但咬你一般不会发生,所以当你看到狗狗时,不要怕它,但也不要惹它。
然后就要想怎么克服这种心理。
1.我们要改变对狗狗的看法。其实啊,狗狗是很可爱,很忠实,很懂灵性的一种小动物呢!如果我们我去惹它,不去伤害它,那它自然也就不会伤害我们啊!
2.试着在家里养只可爱的小狗狗,每天配它们玩,喂东西给它们吃。培养感情。
3.当你看到它时,先镇静,狗见到你叫,并不意味着它要咬你,叫是他的语言,难道你想让他看到你后,大声地对你说:‘你好么“你就当对面是个你听不懂说话的某某,法文,俄文,意大利文,无所谓,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当然社会上是有一些流浪狗,不过你要是不攻击他,他的内心还是对你充满恐惧的,所以不必害怕它们。当狗的眼睛直视你,浑身毛发都竖直了,嘴里发出一种哼哼的声音是,那你就要注意了,他不是好惹的,就算他不想攻击你,也是对你充满不信任。你只要以静制动,它就会独自走开。看着它,告诉他你也不是好惹的。它是有灵性的,他会明白。
最后,希望狗狗成为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也希望我们不会再怕狗狗!
怕狗算应激反应吗
看过《陈情令》的小伙伴们,相信都对“夷陵见狗怂”这个梗印象深刻。《陈情令》的男主魏婴(字无羡,咱们按照现代人习惯,直呼其名,下同),四岁父母双亡成为流浪儿,为抢夺食物经常被狗咬,落下个怕狗的毛病。九岁时被父母故交找到领养,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但是这怕狗的毛病一直延续。在开宗立派成为一方豪强(魔道祖师、夷陵老祖),甚至死过一次再重生后,依然没有什么改善。其他人甚至用这个特征来试探和判断是否魏婴本人(金凌就这么干过),说明“怕狗”这件事,已经成为魏婴终生的心理阴影。咱们今天就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魏婴怕狗”的深层原因。
先了解创伤心理学里非常著名的一个概念: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简称PTSD,下同),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心理创伤是现在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拿上面魏婴怕狗为例,幼小的魏婴衣食无着,只好沿街乞讨,经常遭遇被狗咬被狗追的情况,对其生命和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对小孩子魏婴来说,狗叫声就意味着危险和灾难即将来临,需要马上逃命。到了成年练就一身武功,虽然理论上明白狗早就不是威胁了,有些狗对他还很友善(比如金凌的仙子),但是小时候对生命受到威胁的恐惧太多太深刻,得出结论:狗=即将到来的灾难。所以只要听到狗叫声,或者看到狗,就会激发创伤后应激障碍,身体先于意识做出逃跑的动作,并引起强烈的害怕情绪(喊人来保护他)。
PTSD的概念咱们理解了,对于我们而言,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PTSD,有人会明显,有人不那么明显。如果你发现自己对某种东西或者某个场景非常敏感,一旦遇到就会出现剧烈甚至夸张的情绪变化和身体反应,那就可能属于PTSD。比如有人看到蟑螂或者老鼠就会大喊大叫逃之夭夭,跟上面魏婴怕狗情形类似,就可能曾经遭遇过蟑螂或者老鼠引起的强烈不安,后面再次遇到,就激发了PTSD。
了解PTSD不是目的,咱们的目的是改变原来的PTSD模式。对于魏婴来说,怕狗就是他的严重心理缺陷,如果有人设计用一大群狗围成陷阱来对付他,那他就算武功再高,也可能因为这个软肋而落败甚至丧命。
那么,如何去改变原有的PTSD呢?引入危及干预的概念: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是统一协调活动的有机整体。重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心理失平衡状态又称危机,给予及时处理或干预,即为危机干预,如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涉及人员(受灾人员、救援人员等)的心理疏导和善后处理。
如果魏婴希望改变怕狗这个情况,就可以通过别人的帮助,比如亲友们的亲情抚慰、长辈的热情鼓励、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辅导等,逐渐放下对狗的恐惧,建立起狗只是一种动物,和灾难威胁不直接关联的反应模式。后面可以亲自参与饲养一些脾气温顺的小型狗(宠物犬),逐渐建立起和狗之间正常的交往模式,从而彻底修正怕狗这个缺陷。
当有一天,夷陵老祖抱着毛茸茸的小狗,和抱着蓝氏兔子一样开心的时候,那些生活在饥饿和恐惧中的童年阴影,就逐渐淡化远去了。
愿我们的生活阳光灿烂!
多可爱的狗狗呀
请大家把这只著名的兔子替换成小狗狗,想象一下魏婴的表情